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AHN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威胁生命的暴发性疾病,与肠道缺血、感染等因素有关,尤其在春秋季节。病变主要累及小肠,呈节段性,但少数病例累及小肠和结肠,以出血和坏死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腹泻、便血,以及严重脓毒症和中毒性休克。
病因
1.这种疾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认为该病与产生B毒素的魏氏芽孢杆菌(C型产气荚膜梭菌)有关,B毒素可引起肠组织坏死和坏疽性肠炎。除了食用被致病菌污染的肉类,还有其他饮食因素,如饮食习惯突然改变,从多吃蔬菜到多吃肉类,改变了肠道生态,有利于魏氏芽孢杆菌的繁殖;或者如果饮食以红薯为主,肠内大量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可以减少B毒素的破坏。
2.该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由纤维蛋白沉积和肠小动脉栓塞引起的肠出血和坏死。空肠和回肠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病变。有时也可累及十二指肠、结肠和胃;少数情况下,可影响整个胃肠道。病变通常是节段性的,可以局限于肠的一个节段或多个节段。病变常始于黏膜,表现为肿胀、大量出血,皱襞顶部覆盖着肮脏的绿色假膜,但病变与正常黏膜界限清楚。病变可延伸至粘膜肌层,甚至累及浆膜。肠壁明显增厚变硬,严重者可引起肠溃疡、肠穿孔。镜下可见病理性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改变,轻度仅达绒毛顶端,重度可累及整个黏膜。粘膜下层除了大量出血外,还可能有严重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肌层和浆膜层可能有轻微出血。肠平滑肌出现肿胀、破裂、透明变性和坏死。血管壁呈赛璐珞状坏死,常发生血栓形成。肠壁肌丛细胞可能有营养不良改变。除肠道病变外,局部肠系膜淋巴结可能肿大软化;肝脂肪变性、急性脾炎、间质性肺炎、肺水肿;其他病例可能伴有肾上腺局灶性坏死。
打字
1.肠胃炎类型
发病初期有腹痛、水样便、低烧,可能伴有恶心呕吐。
2.中毒性休克型
高热、寒战、冷漠、嗜睡、谵妄、休克多发生在发病1 ~ 5天内。
3.腹膜炎型
有明显的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和急性腹膜炎、受累肠壁坏死或穿孔、腹腔内有血性渗出物等体征。
4.肠梗阻类型
腹胀、腹痛、频繁呕吐、排便和排气停止、肠鸣音消失、出现肠胀气。
5.肠出血型
血样或暗红色大便为主,量可达1 ~ 2升,有明显贫血和脱水。
临床表现
1.病历
急性发作,发病前有不洁饮食史。感冒、疲劳、肠道蛔虫感染、营养不良是诱发因素。
2.腹痛
发病迅速,突然出现腹痛,往往是首发症状,多在脐周。发病初期常表现为脐周或中上腹阵发性绞痛,然后逐渐演变为全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
3.腹泻
便血腹痛后可出现腹泻。粪便起初是带有粪便物质的糊状,然后逐渐变成黄色的水,接着是白水或红豆汤和果酱,甚至是血或暗红色的血块,几乎没有粪便和恶臭。没有紧迫感,然后就是重量。出血量不等,轻者只能腹泻,或仅大便潜血阳性,无便血;在严重的情况下,出血量可以达到每天数百毫升。腹泻、便血只需1 ~ 2天,老年人可达1个月以上,可能有间歇性发作或反复发作。严重腹泻患者可能会出现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
4.恶心和呕吐
它经常与腹痛和腹泻同时发生。呕吐物可以是黄水样、咖啡样或血样,也可以是呕吐物胆汁。
5.全身症状
发病后可出现全身不适、乏力、发热等全身症状。体温一般为38 ~ 39℃,少数可达41 ~ 42℃,但发热4 ~ 7天以上逐渐消退,发热持续2周以上者少见。
6.腹部体征
相对较少。有时可能有腹满和肠型。脐周和上腹部可能有明显压痛。在早期,肠鸣声可能会变得更大,然后可能会减弱或消失。
并发症
可见局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软化。肝脂肪变性、急性脾炎、间质性肺炎、肺水肿;有些患者可能伴有肾上腺局灶性坏死。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肠麻痹等中毒症状,以及肠穿孔等并发症。
1.肠梗阻
由于细菌和内毒素的作用,肠壁充血、水肿、失去弹性和蠕动、肠内容物滞留、小肠梗阻。容易误诊为机械性肠梗阻。
2.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细菌和内毒素被吸收到血液中,引起全身中毒和血流动力学紊乱。大约四分之一的患者可能有中毒性休克或DIC。
饮食疗法
合适的食物
车前子、粳米、油菜、芹菜
避免吃食物
牛奶,河虾,海虾,龙虾,生姜
适合食用的食物:
1.发作期间最好使用流质饮食。食物要软、少渣、少油、易消化,如米汤、杏仁茶、清汤、淡茶、藕粉、去皮红枣汤等。应该是以流食为主。病情缓解后,可以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食物。
2.呕吐、腹泻严重者应饮用糖盐水补充水分和钠盐。如果因呕吐和电解质紊乱而失水,应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和其他溶液。
不适合吃的东西:
吃富含气体和脂肪的食物,如牛奶、豆奶、蔗糖等。
治疗方面:
1.鲜莲藕洗净1000~1500克,用开水冲碎,用开水冲服,每日两次;或者用鲜藕500克,生姜50克,洗净切碎,用无菌纱布绞汁,用开水冲服。
2.粳米60克,精砂仁5克。粳米加水煮粥。煮熟后,加入砂仁,煮沸1~2小时。早晚服用。